人人喜欢的手游网!
首页 三国之算无遗策,诸葛亮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面那样算无遗策吗

    三国之算无遗策,诸葛亮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面那样算无遗策吗

    发布时间: 编辑:小小游戏哥 阅读量:40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国之算无遗策,以及诸葛亮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面那样算无遗策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算无遗策什么意思算无遗策典故出处介绍

    算无遗策的意思是指计算精准,从来没有出现过错误。这次成语的典故就发生在三国时期,姜维所说的一番话。其实姜维的各方面能力都不比诸葛亮差,所以姜维在北伐取得的成就也要比诸葛亮更加显著,只是姜维一人之力也没办法扭转天下局势。这次讲的算无遗策就发生在蜀国灭国以后,原本姜维想利用钟会使蜀汉复国,但两人最终也是走向了失败,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姜维传》注引《汉晋春秋》,时间是在蜀汉景耀七年(公元263年),主人公是姜维和钟会。原文如下:

    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钟会阴谋叛乱曹魏,姜维与他见面后便有所察觉,认为可以利用钟会的叛乱恢复蜀汉,于是便假意对钟会说道:“听说您自从淮南开始就一直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司马昭能够成为晋王,独掌朝纲,都是您的功劳。如今您平定了蜀国,威名举国皆知,连老百姓都在盛赞您的功绩,可是司马昭却必定会担心您功高盖主,莫非您会为了避祸而从此过着退隐的生活吗?

    从前韩信在楚汉相争中没有听信谗言背叛刘邦,但还是被陈平所怀疑;大夫文种不听范蠡的忠告退隐五湖,最终只能拔剑自刎,不明不白地死去。难道他们都是昏君与愚臣吗?都不是,这是因为利害关系使得他们如此的。如今您大功已成,大德已显,为什么不效仿陶朱公范蠡弃官而去,扁舟泛游,全功保身,或登上峨眉山岭,跟随古代仙人赤松子去云游四海呢?”

    钟会回答道:“你说得太远了吧?我不能这样做。跟何况如今的形势也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姜维又说:“除了刚才我说的退隐外,其他的方法都是您能想到和办到的,就不用老夫再啰嗦了。”从此钟会与姜维的感情越发友好亲密。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姜维口中的“算无遗策”,意为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曹植《王仲宣诔》中的“算无遗策,画无失理。”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蜀汉帝国被灭之后不久。当时的钟会想要背叛曹魏自立为王,而姜维则是想利用钟会的政治野心来达到帮助蜀汉复国的目的。姜维先是狂赞钟会,然后假意用文种和韩信的例子建议钟会退隐山林,以免遭受司马昭的猜忌,实则是在试探钟会的真实想法。

    钟会的回答也是老奸巨猾,毫无纰漏。此时,姜维终于忍不住又道出了自己的态度。所谓“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实则是姜维对钟会表达的支持。对此,钟会非常受用,与姜维的关系越发亲密。

    不过,令钟会与姜维都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昭对于钟会早有防范,早在灭蜀之战开战前就已经提前进行了一系列布置,此后钟会与姜维发动的叛乱很快便被平息,钟会与姜维最终都落得被杀的下场。

    二、三国谋士中真正做到算无遗策的,会是哪几位人物

    在东汉末年时期,天下大乱,形成了大大小小数十个诸侯互相兼并的局面,战争的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国时期;不过战国时期形成的是七雄争霸,而东汉末年形成的是三国鼎立。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但决定战场胜负的因素无非兵力多寡和谋划,尤其谋划至关重要,也别说什么阴谋诡计,兵圣孙武就曾说过:“兵者,诡道也。”

    所谓君子之战,也就春秋时期发生过而已,自进入战国之后,哪场战役背后不是双方或多方的谋划算计?到三国时期的时候,谋士的作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有谋士和没谋士的差距很明显,在吕布没得到陈宫时,只能到处找人投靠;在刘备有诸葛亮之前,也是只能寄居刘表处。

    在这种情况下,谋士的地位前所未有的被提升了起来,哪个大诸侯麾下的谋士团地位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类自觉聪慧的人,都出来选择一方势力投靠,不过经过一番大浪淘沙下来,剩下来的却也是寥寥无几,而这里所要盘点的就是寥寥无几中的佼佼者;谋士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就是算无遗策,而在三国时期,真正能做到算无遗策的却只有两人,来看看都是谁吧。

    第一位:荀攸

    三国之算无遗策,诸葛亮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面那样算无遗策吗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不过荀攸的年龄比荀彧还大几岁,这其中的原因,估计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懂吧。荀家是颍川的大族,不过这荀攸的身世却有点惨,自幼父母双亡,是祖父将他养大的,但祖父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也去世了。但荀攸聪慧无比,大将军何进征海内名士时,荀攸也在其中,后拜黄门侍郎。

    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

    在公元203年时,曹操想征伐刘表,手下谋士纷纷出谋献策,唯有荀攸不赞同,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事实证明了荀攸建议的正确性,因而荀攸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在公元207年时,曹操下令论功行赏,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公达则次于他。”这也是为何说荀攸是曹操“谋主”的出处。

    当时的荀攸都年过六十了,曹操觉得还是少让荀攸跟着东奔西走了,于是将荀攸转为中军师。担任中军师的荀攸不在经常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所以荀攸就错过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败仗——赤壁之战。这荀攸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

    第二位:贾诩

    武威郡贾氏一族可谓正统的儒学豪门,贾诩的祖上乃是西汉贾谊,贾谊师从西汉宰相张苍,张苍师从儒学三巨头之一的荀子,张苍乃是荀子的关门弟子,得意门生。而贾诩自幼便展现出了极为卓绝的聪明才智,不过却也极为自私,所谋皆为保全自己;曾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李傕等人失败后,贾诩转身投奔同乡段,辗转成为同乡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在曹丕称帝后,感念贾诩对自己的帮助,故而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如果非要说三国第一谋士是谁?估计就是这个贾诩了,不过这贾诩的计谋大多狠毒,所以贾诩又得了一个称号——毒士;也或许贾诩知道自己的计谋有伤天和,故而后期很少出谋了,最多就是在曹操或曹丕问起的时候,才说那么两句,虽然地位高,但行事极为低调,坚决不结党营私,和朝中官员交流都极少。

    可能会有很多人有疑问,难道诸葛亮、荀彧、郭嘉、法正等人不是吗?别说,这还真不是乱编的,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的“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诸葛亮和荀彧更多的是治理内政,虽有出谋划策,但终究不多;郭嘉是战略家,基本上没出过计谋;法正能力虽强,但奈何死得太早,出谋不多,而其他的就不说了。

    三、诸葛亮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面那样算无遗策吗

    诸葛亮如果真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算无遗策,蜀国为什么还没能一统天下?如果诸葛亮真有这个本事,那么天下早就归刘备了,所以毋庸置疑诸葛亮根本不是算无遗策之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会有算无遗策的光环加身呢,但历史上却绝对没有那么神机妙算。

    诸葛亮在演义里是被美化的存在,因为出于传统的正统意识,诸葛亮匡扶的刘备是汉室正统,正统在古代是很神圣的存在,演义作者罗贯中自然心中也有正统观念,所以笔下出来的诸葛亮自然无可厚非的被美化了,而且宣扬正统观念有利于维护统治,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在美化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久而久之,在我们眼里自然就变成算无遗策的神算子。

    但如果仔细看历史,会发现很多光环都是被套上去的,而并非是事情本来真实的面目。比如说草船借箭这回事,在演义里就完全变成了诸葛亮的功劳,但实际上研究历史的人应该知道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的五年之后,而且是由周瑜一手主导,和诸葛亮没什么关系。此外,展现了诸葛亮算无遗策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一说究竟是否属实有待商榷,因为现代我们都知道风向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周瑜在东吴生长,所以说借东风很可能是因为周瑜熟知风向变化而因势利导设计了这样一个战术,而并非是诸葛亮的功劳。

    此外在出师表中有一句话写道“益州疲弊”,然而此时诸葛亮明知益州疲弊却还是要一心北上进攻中原,固然我们不能否认诸葛亮的为国之心,但是面对国家的现实还是一意孤行的他很难算作算无遗策吧?故而综合来看,绝不能说诸葛亮是一个算无遗策之辈。

    三国之算无遗策和诸葛亮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面那样算无遗策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